



產品描述
深圳加快釋放土地空間 龍崗發展再度提速
今年以來,龍崗區24條黑臭水體治理共需征拆17.8萬平方米建筑物,占全市拆遷量的31%。由于河道沿線土地及房屋權屬極其復雜,歷史遺留問題盤根錯節,給征拆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區土地整備中心活用資源,對征拆紅線進行較大優化,創新“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聯動模式,共爭取城市更新意向開發項目15個,征拆房屋224棟。
第一個與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簽訂規劃國土改革實踐框架協議,實施土地整備新探索;提前半年完成*環保督察組交辦的歷史遺留建筑征收拆除處置工作;平湖街道“四條河”綜合整治項目三年任務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全市率先建立土地整備公共法律服務專家顧問團,研究解決士地整備過程中的疑難法律問題;全市率先建立土地整備和房屋征收測繪與評估預選供應商庫,進一步規范中介服務采購管理機制……
今年,龍崗區土地整備中心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改革創新,利用委區規劃國土改革實踐框架協議契機,全力推進深圳市“拓展空間**發展”十大專項行動,落實龍崗區“作風建設提升年”和“東進戰略攻堅年”雙年行動,對支撐建設東部中心的重大項目(利益統籌、產業用地、軌道交通和高快速路、治水提質、民生設施項目)進行系列攻堅,為全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未來產業發展騰挪空間,目前已額完成年度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整備過程中,該中心創新“利益統籌單元規劃”工作思路,采用“剛性管控+彈性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以寶龍街道上井項目為試點,探索出“統一規劃、政策聯動、主體協同、分步實施”的片區統籌開發新路徑,為全市土地整備利益統籌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繼往開來,龍崗區土地整備中心主要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土地整備中心將按照區委“高水平大發展、強基礎補短板、調布局留空間、優環境重管理”工作思路,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和龍崗區簽訂的規劃國土改革實踐框架協議為抓手,結合“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破解土地空間難題,推動重大項目、產業項目、民生項目等加速落地,為加快落實東進戰略、高水平建設深圳東部中心提供用地**。
打通土地整備“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龍崗區“東進戰略攻堅年”“作風建設提升年”,龍崗區土地整備中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大學習、深調研”推動“真落實”,把土地問題作為新時期龍崗發展的較大瓶頸問題來攻堅。
今年2月22日,龍崗區召開2018年項目建設和征地拆遷攻堅行動動員部署大會,正式吹響今年土地整備和征地拆遷工作的號角。在龍崗區委區政府調動一切資源為征地拆遷服務的基礎上,區土地整備中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區土地整備工作進行布置落實。同時,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工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開展處級干部講黨課、觀看專題紀錄片和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筑牢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防線。
通過上層抓總和基層廣泛思想動員,龍崗區進一步增強了土地整備系統內部成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全體成員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土地整備工作中來,為全區在重大產業、治水提質、道路交通、醫院學校等急難險重領域破堅冰、啃硬骨頭,為打通土地整備“最后一公里”打下堅實基礎。
在具體實踐中,全區土地整備系統按照“支部建在連隊”的思路,紛紛成立項目攻堅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委的組織優勢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確保土地整備工作能打勝仗、打硬仗。區土地整備中心工作領導小組則帶領業務骨干,以“土地整備片區統籌規劃研究改革”等四個專題作為調研內容,深入各街道一線收集第一手資料,拓展工作思路;結合政策宣講會,赴社區解讀委區規劃國土改革實踐合作框架協議中的土地整備內容和利益統籌政策,為廣大土地整備工作人員普及政策理論知識。此外,在全區土地整備系統內部開展10年以上土地整備工作人員評選、優秀工作案例評選等活動,樹立先進典型,激發廣大員工工作熱情。
值得關注的是,按照“任務對項目”的精細化管理要求,區土地整備中心將全年土地整備任務分解到47個土地整備項目中,并壓實責任,將完成的任務目標以及工作進度在龍崗區政府大樓大廳進行公開展示,施工節點按期移交到哪里,*就插到哪里,營造出熱火朝天、你追我趕的干事氛圍。
此外,區土地整備中心與各街道簽下“軍令狀”,定下明確的土地整備任務,納入全年的績效考核,并派出工作人員每月督辦跟蹤項目進展,節點移交滯后的街道和部門,“一把手”需說明原由,必要時龍崗區領導還將對其進行約談,真正做到把工作壓力轉變為工作動力。
勇于創新
實現土地整備和群眾利益雙贏
拓展空間,就是拓展未來,面對土地整備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尤其是歷史遺留問題,該如何創新思維一舉攻破?今年,區土地整備中心“以硬作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的要求,在破解政策難題、提供精準法律服務,活用資源等方面打破陳規,勇于創新,按下土地整備工作“快進鍵”。
針對急需解決的部分特殊權利主體的補償標準問題,如不符合“一戶一棟”政策原村民住宅安置標準,已享受政策性住房的原村民外遷(出)戶,原籍華僑及港澳臺同胞貨幣補償標準,多棟房屋累加合并計算安置面積等。區土地整備中心積極創新完善土地整備政策體系,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方案報龍崗區政府后形成統一標準,確保征收補償進度正常推進。
又如對部分重大項目在征收合法性文件不具備的條件下,區土地整備中心先啟動征收前期工作,破解政策及資金難題,協調解決征拆紅線滯后問題,采取常規手段確保項目進度。其中,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項目、地鐵14、16號線等項目表現較為突出。與此同時,該中心對近兩年來在治水提質、軌道交通等項目推進中涉及的創新政策、機制和措施進行收集整理,積極總結經驗,也為解決上述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再如爛尾樓土地權屬該怎么確認?征拆房屋涉及到產權糾紛如何處理?面對這些法律層面的問題,區土地整備中心在全市率先建立土地整備公共法律服務專家顧問團,研究解決士地整備和房屋征收項目中遇到的疑難法律問題,同時建立公證服務團,設立綠色公證服務通道,簡化工作流程,助推土地整備工作高效開展。
公共法律服務專家顧問團和公證服務團成功處理深圳市第三兒童醫院項目中涉及產權糾紛的案例,就被觀察人士認為是“兩團”發揮作用的生動實踐。該項目經過多次談判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區土地整備中心借助“兩團”力量,對該房屋采取證據保全措施后先行予以拆除,相關補償資金則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提存,較終順利完成拆除工作。
區土地整備中心的創新之舉還體現在治水提質中的活用資源和優化設計等方面。今年以來,龍崗區24條黑臭水體治理共需征拆17.8萬平方米建筑物,占全市拆遷量的31%。由于河道沿線土地及房屋權屬極其復雜,歷史遺留問題盤根錯節,給征拆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區土地整備中心活用資源,對征拆紅線進行較大優化,創新“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聯動模式,共爭取城市更新意向開發項目15個,征拆房屋224棟。同時,組織相關部門及設計施工單位進行現場勘查,對設計方案進行科學優化,較大限度減少征拆量,共優化施工節點18個,減少拆遷量2.24萬平方米。
銳意探索
以改革思維破解土地整備難題
土地空間不足、土地整備難度大是制約龍崗落實東進戰略、打造深圳東部中心的較大“攔路虎”。龍崗區2018年土地整備任務為1.8平方公里,年度土地整備計劃項目有219個,項目數全市排名第一。面對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的現狀,區土地整備中心攻堅克難,銳意探索,不僅研究出“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新機制,還優化工作流程,為土地整備工作加擋提速。
在研究“打基礎,利長遠”工作新機制方面,區土地整備中心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較大面積產業用地整備的要求,并將其作為土地整備任務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確保1平方公里較大產業用地整備任務順利完成。
包括積極探索以留用土地+規劃提容等利益共享方式,解決土地整備范圍內國有已出讓用地布局零散、利用率低、產業低端的問題,實現較大面積產業用地連片開發;探索以片區綜合協調發展為目的的“立體”土地整備,堅持“大片區、大統籌、大開發”思路,突破現有土地整備整村統籌規劃研究編制模式局限,打造土地整備利益統籌單元規劃發展的龍崗樣板;通過捆綁重大項目拆遷,落地一批規劃容易實施的短平快土地整備項目,實現產業和土地布局微調整、發展格局大優化。
在優化工作流程方面,區土地整備中心協調規劃國土、產權登記等部門簡化流程,加快土地權屬、產權信息核查時間,由原20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內;同時,區土地整備部門靠前服務,聘請第三方專業公司來現場參與測繪復核及評估督導工作,當天固定測繪數據及評估價格,以便街道土地整備中心隨后開展征收談判,極大縮短各項工作的流轉時間。
此外,區土地整備中心以提升工作效能,完成項目節點為目標,積極探索“準”“快”“細”工作機制。這突出表現在高效完成外環高速(龍崗段)土地整備任務的實踐中,為此,深圳市外環高速公路投資有限公司還給區土地整備中心送來感謝信。據了解,深圳外環高速公路作為省市工程項目,需征用土地面積達190萬平方米,房屋拆遷面積達10萬平方米,使得征拆任務十分艱巨。
區土地整備中心利用上述工作機制高效完成任務。其中,“準”具體表現在指揮方面,制定外環高速征收工作方案及時間表,為項目精準落實提供“作戰圖”;“快”具體體現在決策方面,建立專門協調、解決外環高速項目所涉及的征收、建設等有關問題的交通建設協調小組;“細”主要體現在落實方面,通過采取“項目責任制”,將任務細化落實到具體科室和具體工作人員,確保任務全覆蓋、管理無真空、落實無死角。
龍崗片區統籌開發探索獲肯定
5月16日,龍崗區成為全市第一個與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簽訂《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龍崗區人民政府共同推進規劃國土管理改革與實踐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合作框架協議》)的行政區。
區土地整備中心主動作為,大膽創新,以強區放權和落實委區規劃國土改革實踐框架協議為契機,積極創新“利益統籌單元規劃”工作思路,采用“剛性管控+彈性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以寶龍街道上井項目為試點,探索出“統一規劃、政策聯動、主體協同、分步實施”的片區統籌開發探索。
“較初,項目整備范圍只有上井居民小組,面積約35公頃。為了防止產業空間碎片化,經綜合考慮項目周邊的協調發展,我們將規劃研究范圍進一步放大,現在項目規劃研究范圍面積接近455公頃。”區土地整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實施方案審批,正在推進片區規劃審批。
據了解,受坪山站樞紐與龍崗中心城的雙重輻射,上井整備項目是落實東進戰略、建設東部城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的法定圖則規劃用地功能,往往向現狀情況妥協,在上井社區利益統籌實踐中暴露出用地功能布局不合理、交通設施難落實、政府收儲土地不好用等問題。
深圳市有關領導對龍崗區探索片區統籌開發探索和試點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認為龍崗區在土地整備方面的創新與探索走在全市各區**,為全市土地整備利益統籌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項目
完成情況
1.產業用地項目2018年市下達較大面積產業空間整備專項任務1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整備106.24公頃,額完成任務,并為寶龍老太坑(普羅吉醫藥園)、平湖南現代化鐵路貨場等重大產業項目提供用地**。
2.軌道交通和高快速路項目外環高速龍崗段全面完成土地整備任務;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已完成全部督查督辦節點的征收任務;南坪快速路三期、梅觀高速清湖南段市政道路工程移交施工率100%;地鐵10號線全線各個節點均已進場施工;地鐵14、16號線全面協調地鐵施工進場;惠鹽高速公路深圳段改擴建工程征收補償工作已全面展開實施。
3.治水提質項目24條黑臭水體全面完成征收補償工作,布吉水質凈化廠項目完成土地征轉工作并提交全部施工作業面,11個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項目,2018年6月底提前半年完成*環保督察限期反饋意見指出的歷史遺留建筑的征收及拆除處置工作,目前已完成土地征轉,正在進行土地清理和移交工作。
4.民生項目龍崗區第四、第六、第七人民醫院一期、區養老護理院等醫院項目,仙田九年一貫制學校,深圳東部環保電廠配套進場道路、惠鹽高速開口工程,坂田片區的石背路、稼先東路、坂田三號路等道路項目,一大批民生項目已完成房屋征收補償工作。



您是第8748653位訪客
版權所有 ©2025-11-16 粵ICP備2024169338號
深圳鑫企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手機網站

微信號碼
地址:廣東省 深圳市 寶安區西鄉街道固戍社區石街工業區3號樓中寶大廈406
聯系人:范建群先生(銷售經理)
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