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深圳土地資源瓶頸,**民生服務設施以及重大產業項目實施,深圳圍繞存量土地二次開發做文章,近期不斷有新政亮相。記者從深圳市規土委獲悉,由該委負責制定的《深圳市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單元土地信息核查及歷史用地處置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經市政府同意予以印發,將于12月1日起實施。《規定》提出,城市更新項目要把不少于15%的土地無償移交政府,優先用于落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公共利益項目等。
歷史用地處置范圍:用地行為發生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
據悉,目前,深圳土地信息核查、歷史用地處置的相關政策文件已到期,為此,深圳市規土委起草了《規定》,于12月1日起實施。
城市更新單元拆除范圍內用地手續不完善的建成區,同時符合下列要求的,可納入歷史用地處置范圍:未簽訂征(轉)地協議或已簽訂征(轉)地協議但土地或者建筑物未作補償的(協議明確土地或者建筑物不再補償的,不屬于“未作補償”情形);用地行為發生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
已簽訂征(轉)地協議且土地及建筑物均已按協議進行部分補償但補償未完成的用地,不得納入歷史用地處置范圍。申請歷史用地處置的,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以下簡稱“繼受單位”)應對拆除范圍內符合條件的用地一并申請處置。
由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負責權屬認定
《規定》提出,將核發處理意見書、土地信息核查、歷史用地處置等工作的工作主體調整為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
為提升城市更新實施效率,《規定》明確了權屬認定中可簡化手續的具體情形和可簡化的具體手續。對符合深府〔2010〕66號文件規定的處理對象或者國有已出讓用地上無合法手續的建筑物,在權屬認定中無需辦理規劃確認、土地權屬證明、房屋安全鑒定、消防驗收或備案、房地產權屬登記等手續,由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核發權屬認定的處理意見書。《規定》還對權屬認定過程中涉及的罰款、地價、契稅繳交要求進行了明確。
此外,《規定》中提出,城市更新單元進行歷史用地處置后,政府將處置土地的一定比例交由繼受單位進行城市更新,具體比例區分一般更新單元與更新單元分別確定,其余部分無償移交政府。在交由繼受單位進行城市更新的土地中,應當按照《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的要求將不少于15%的土地無償移交政府。前述移交政府的土地優先用于落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公共利益項目等。
深圳商報訊12月19日訊?12月17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深圳市地價測算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意見的通告。記者了解到,《規則》設置產權政策調節系數,加大對實體經濟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同時,進一步降低**性住房的地價水平。《規則》提出,“不得轉讓的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地價均在商品住房用地市場價格的基礎上“打一折”,從而進一步降低**性住房的地價水平。
針對不同產權限制的用地,《規則》進行了系統的歸納,新增了“產權限制修正系數表”,結合“建筑類型適用地價標準及修正系數表”,“產業發展導向修正系數表”及“產業項目類型修正系數表”共同使用,能夠大幅降低不得轉讓性質產業用地地價水平,充分體現對實體經濟的政策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為落實*關于“房住不炒”的定位,結合我市2017年出臺關于全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住房**和供應體系的“1+N”政策文件,《規則》新增了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及人才住房的地價標準,并專門設置了“不得轉讓的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產權調節系數,進一步降低**性住房的地價水平。
在地價管理層面,支持多渠道供應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的政策要求。
此外,結合我市當前土地集約節約,市政管廊,地下軌道,地下經營性空間等不同功能土地立體利用的強烈要求,《規則》新增了“地下軌道、地下市政場站、綜合管廊和連接兩宗地塊的對外開放的公眾地下通道”這一特殊類型的地價空間利用調節修正系數為0.1;同時針對一般性的地下空間也將調節系數從0.5降低到0.3,加大對立體空間開發利用的支持,鼓勵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方面指出,《規則》的發布旨在統一深圳市地價管理體系,簡化地價管理和測算規則,統一深圳市地價管理體系,簡化地價管理和測算規則。
同時,《規則》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推動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我市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民生項目用地
據統計,2018年房企銷售榜中百強企業有47家涉足產業地產,然而在產業新城、產業小鎮、產業園區、產業孵化器等一眾入市的產業地產項目中,傳統房企的成功作品仍是鳳毛麟角。總體來看,戰略不清導致爭取項目時舉棋不定,思路不明造成推進項目時無力可施是優質項目稀缺的重要原因。
引人注目的是,成立僅3年時間的星河產業,作為房地產起家的星河控股集團子公司,卻攜其成員項目“星河WORLD”,在第六屆國家城市發展市長論壇—未來城市模型分論壇上榮獲“2018較具潛力產業新城運營商參與者”稱號,成為較“年輕”的上榜企業。本文力圖通過分析星河產業的實踐邏輯,為征戰產業地產的傳統房企提供3點啟示。
1、定戰略,有口號更要有條件**
傳統房企進入產業地產市場,面對深耕多年的產業地產商、政府支持的平臺開發公司、資金雄厚的私募基金、自帶產業資源的實體企業等諸多玩家的激烈競爭,“地產”基因房企共同選擇了“產城融合”戰略,即基于對土地價值的再認知,視“以城聚人、以城促產”為使命,融入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以“空間提供商”專業能力為基礎條件和比較優勢,完成縱向“空間運營商”延伸、橫向“產業運營商”延展的身份轉換。不論是從“城市空間提供商”向“城市運營商”轉型、從“綜合業態布局者”向“產業內核塑造者”挺進的星河產業,還是將“科技小鎮”作為進入產業地產突破口的碧桂園,亦或以“智慧城市綜合體”打造新一代產城空間概念帶動產業地產的華潤置地,均是對這一戰略的不同詮釋。沒有**措施支撐的戰略目標無異于空中樓閣。
圖1產業地產市場進入策略?資料來源:賽迪顧問2018,11
為推進戰略落地,手握指南針的星河產業獲得星河控股兩大支持。
一是組織獨立。與其它房企將產業地產作為一個小組、一個部門、一個事業部不同,星河控股將星河產業、星河地產、星河商置作為集團旗下平行的二級公司,三家公司分別專注于產業地產、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通過賦予星河產業更高的組織地位、更大的自主權力,**其聚焦產業地產賽道不偏離。
二是資源導入。與資金密集型的住宅地產相比,產業地產屬于資源密集型業務。星河控股對“幼童”型產業地產業務給予資金和資本支持,除了在星河產業成立之初提供運轉現金流外,更是借助星河地產是國內知名風險投資機構深創投第二大股東的淵源,聯合發起5億元創業基金,通過定向投資推動被投企業在星河WORLD注冊發展,打通一條客源引流渠道。
新華社12月19日電(記者于文靜、董峻)自今年9月我國啟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以來,全國已排查各類農業設施1815.7萬個,發現占用耕地違法違規建設“大棚房”11.4萬個。目前,各地還在繼續深入摸底排查。
這是記者19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的信息。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工商企業和個人借建農業大棚之名,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農田,違法違規建設“私家莊園”等非農設施,“大棚房”問題嚴重沖擊了耕地紅線。
今年9月以來,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統一部署,在全國組織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制定印發行動方案,加強政策解讀,督促指導各省區市推進落實。清理整治范圍主要包括以下三類問題:
——在各類農業園區內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違法違規建設非農設施,特別是別墅、休閑度假設施等。
——在農業大棚內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建設商品住宅。
——建設農業大棚看護房嚴重標準,甚至違法違規改變性質用途,進行住宅類經營性開發。
據了解,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有力有效推進各項措施落實,取得了初步成效。各省區市研究細化整治整改方案,突出,分類推進。部分省份對已經定性為違法違規建設的“大棚房”迅速開展整治,結合衛星圖斑對照檢查占用耕地情況,落實整治整改措施,有的省份實行黨政同責,約談縣(市)主管負責人。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將按照“深入清查、徹底整治、持續推進”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壓實屬地責任,督促指導各地邊排查邊整改,堅決徹底整治整改,堅決遏制農地非農化亂象。

-/gjifea/-
http://www.hnchyhr.com